政府信息公开

林芝市人民政府印发《林芝市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细则》的通知

责任编辑:张林华    来源:林芝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3-02-09    浏览次数:   【字体:

相关链接: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

《林芝市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细则》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林芝市人民政府

2023年1月12日

林芝市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

高质量发展的实施细则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号)、《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办发〔2021〕43号)、《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西藏自治区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行动方案》(藏政发〔2021〕23号)精神,贯彻落实全国、全区职业教育大会精神,加快推动我市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结合林芝实际制定本细则。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相关重要论述,贯彻落实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和市二次党代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锚定新发展目标,聚力服务“四个创建”“四个走在前列”,围绕市委“11364”发展思路,优化提升职业教育定位,深化产教融合、推进职普融通、科教融汇,深入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把职业教育办出特色,大力提升办学质量。加强职业教育理论研究,优化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机制,加快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切实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打造一支爱党报国、敬业奉献、技艺精湛、素质优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的高技能人才队伍,为林芝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提供职教人才和技能支撑。

(二)主要目标

紧跟面向市场、聚焦围绕‘人’、走创新之路,通过5年努力,逐步实现由追求规模扩张向提高质量转变,由参照普通教育办学模式向类型教育办学模式转变,全面提高全市职业教育发展水平,把市职校建成自治区优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创建3至5个优质专业群,把市高级技工学校建设为自治区高水平技师院校。

——办学条件逐步达标。实施中职办学条件达标工程,加快推进市职校二期项目和智慧校园建设;全面实施职业教育师资素质提升计划,市职校“双师型”教师占专业教师比例达50%以上。

——资源配置更趋合理。大力整合职教资源,不断优化专业布局,专业设置更加适应全区、全市产业发展需求,职业教育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

——培养体系不断完善。统筹推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协调发展、相互融通,大力推进中高职衔接贯通和职业技能培训,打造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办学特色更加鲜明。办学定位和服务目标更加明确,内涵特色发展更加彰显,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与产业转型升级、技术进步的适应性显著增强。

二、重点任务

(一)突出职业教育类型特色

1.组建林芝职业教育联盟。有效整合林芝市域内的职业教育资源,组建由西藏农牧学院、市相关部门(企业)、市职业技术学校、市高级技工学校、各民营培训机构等单位组成的“林芝职业教育联盟”,坚持共建共享、内涵发展,集聚联盟内各类资源,共建公共职业实习实训基地、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促进职业院校、行业、企业和区域之间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2.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紧紧依托林芝职业教育联盟,积极争取“西藏康养旅游类高职学院”落地林芝,努力构建区域内中职、高职、职教本科纵向贯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动各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培养方案衔接。加强各学段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渗透融通,在普通中小学实施职业启蒙教育和劳动教育,推动中等职业学校与普通高中学分互认,促进不同类型教育横向融通。

3.提升职教社会服务能力。鼓励职业学校开展补贴性培训和市场化社会培训,落实职业院校实施学历教育与培训并举的法定职责,按照育训结合、长短结合、内外结合的要求,面向在校学生、社会成员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常态化开展职业教育进社区服务活动,加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建设,助力乡村振兴,服务稳定、发展、生态、强边四件大事。培训经费支出参照《西藏自治区本级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培训经费管理办法》(藏组发〔2020〕84号)相关标准。

(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4.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以创建全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学校为目标,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加强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着重抓好学生法治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和生态文明教育,持续推动“五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不断增强师生“两个确立”“两个维护”“三个离不开”“四个自信”“五个认同”思想。强化教育教学实践性和职业性,注重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有效结合,促进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加强实习实训管理,实践性教学课时原则上要占总课时数一半以上。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构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大格局,全面推进“三全育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技术技能培养融合统一。

5.强化系统培养、全面发展。统筹推进活动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不断丰富校园文化和主题教育活动内容,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努力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发挥人文学科的独特育人优势,加强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的相互融通,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文化水平和职业技能。开齐开足德育、语文(藏文)、数学、英语、历史、体育与健康、公共艺术、计算机应用基础等课程,开设经典诵读、中华礼仪、传统技艺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选修课,全面开展学生驾驶技能培训和普通话等级考试,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注重为高等职业教育输送具有扎实技术技能基础和合格文化基础的生源。

6.培育职业素养、职业精神。积极探索有效的方式和途径,将企业文化、职业文化有效融入校园文化,在环境营造上渗透企业文化元素,在行为养成上彰显职业规范要求。增强学生安全意识、纪律意识,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增强职业认同。深入挖掘优秀毕业生、劳动模范和先进人物的典型事迹,开展企业文化进校园、“工匠大师”上讲台、技术能手在身边系列活动,将匠心绝技变成鲜活案例,将产业要求内化为行为自觉,涵养职教学生的工匠精神和职业道德。

(三)深化育人模式改革

7.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主动对标自治区职教发展规划布局,林芝市产业发展、重大战略,围绕雅江下游水电能源开发和川藏铁路建设等重大工程和产业发展动态调整专业,不断优化全域旅游“吃住行游娱购”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打造特色专业、特色课程,提升康养休闲旅游服务、幼儿保育、茶叶生产与加工等专业建设水平,把学生的职业道德、技术技能水平和升学就业质量作为衡量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普遍开展项目教学、情境教学、模块化教学,推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专业技能课程学时一般占总学时的2/3,其中顶岗实习累计总学时原则上为1学年,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完善“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机制,常态化举办市级职业技能大赛,建立师生参与自治区级、国家级技能赛奖励制度。继续实施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推进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加强“职教高考”配套建设,努力适应“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考试招生办法,确保市职校对口高职、职教本科升学率走在全区前列。

8.扎实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作为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模式,建设校企合作三间(课间、田间、车间)协同创新机制,坚持育人为本、依法实施、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平等自愿、互惠互利的原则,实行校企主导、政府推动、行业指导、一企一案、学校企业双主体实施的合作机制。推动建立校企合作“负面清单”制度,允许在“负面清单”外探索各种形式的合作强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给予“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组合式激励,落实税费优惠减免政策。允许职校通过校企合作、技术服务、社会培训、自办企业等获得收入,引入企业化管理制度,创新奖励激励制度,以上收入10%作为学生奖励或勤工俭学补助、30%作为校企合作再投入、60%作为学校内部绩效奖励,具体由市职校自行制定实施办法。

9.全面开展现代学徒制。健全与现代学徒制相适应的教学管理与运行机制,校企协同制订现代学徒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积极推行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一体化育人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和订单式培养。根据企业生产和学徒工作生活实际,实施弹性学习时间和学分制管理,育训结合、工学交替、在岗培养,积极探索三天在企业、两天在学校的“3+2”培养模式。推广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共同承担教育教学任务的双导师制度,根据企业师傅持有技能等级证书分别给予中级工、高级工、技师每月津贴不低于1000元、2000元、3000元,根据接收学徒的人数给予承担现代学徒制企业2000元/人/年补贴。

(四)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

10.实施职教师资素质提升计划。将师德师风、工匠精神、技术技能和教育教学实绩作为职称评聘的主要依据。落实教师职业行为准则,建立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制度,严格执行师德考核一票否决。落实五年一周期的教师全员培训制度,统筹国培、区培、校本培训、东西协作及对口援藏资源,加强教师专业技能、实践教学、信息技术应用和教学研究能力提升培训。实行新任教师先实践、后上岗和教师定期实践制度,教师入企实践外出交通住宿等费用参照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出差标准报销差旅费。按照职业教育类型特色,实施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教学名师、名班主任培养工程,将职教师资队伍建设纳入全市教师梯队建设规划,培养10名“教练型”职教教学名师、30名专业(学科)带头人。

11.落实职业教育师资准入制度。建立健全职业技术学校教师引进绿色通道,通过先面试后笔试、技能测试、考察聘用等方式招收高素质教师(含兼职教师),原则上从具有3年以上企业相关岗位工作经历并具有高级技师职业资格或高级职称的人员中公开招聘,特殊高技能人才(含具有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人员),可适当放宽学历要求。鼓励职业学校聘请技能大师、劳动模范、能工巧匠、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等高技能人才,通过担任专职或者兼职专业课教师、设立工作室等方式,参与人才培养、技术开发、技能传承等工作,给予相关待遇,具体由市职校自行制定实施办法。

12.提高职业教育教师地位待遇。强化教师教育教学、继续教育、技术技能传承与创新等工作内容,制定职业教育教师减负政策,适当减少专任教师行政性工作。全面落实和依法保障职业教育教师的管理学生权、报酬待遇权、参与管理权、进修培训权。加强与相关部门沟通,适当提高职业教育教师“两代表”“一委员”比例,实行职业院校编制动态管理机制,确保中职学校教师副高以上岗位设置比例不低于普通高中水平,按照普通高中班主任津贴的1.5倍落实市职校班主任等管理人员待遇,建立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教学名师、名班主任、“双师”型教师奖励制度。

三、保障措施

13.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把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到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工作的各方面全过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区党委和市委市政府对职业教育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保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正确方向。坚持和完善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把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贯彻到学校工作各方面、人才培养全过程。牢牢把握学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将党建工作与学校事业发展同部署、同落实、同考评。加强“一支部一特色”建设,发挥好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带动学校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建设,汇聚每一位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4.发挥政府职能作用。建立由分管教育工作的副市长担任召集人的市级联席会议,成员由组织、宣传、人社、教育、工信、发改、财政、国资、税务、旅游、交通、农业农村、乡村振兴等单位组成,统筹协调全市职业教育工作,部署实施职业教育改革创新重大事项。健全政府、行业、企业、职业学校等共同参与的职业教育质量监管评价机制,落实职业学校督导报告、约谈、奖惩制度。

15.提高职教管理水平。选优配强职业学校党政主要负责人,建设高素质专业化职业教育管理队伍,建立市职业技术学校科级以上干部与市直相关部门干部的交流制度。落实职业学校在内设机构、岗位设置、用人计划、教师招聘、职称评聘等方面的自主权。充分发挥广东职教援藏和东西协作优势,做好职教受援工作,建立职业教育“组团式”援藏工作,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安排职业学校管理人员通过挂职锻炼、跟岗、培训、考察等方式学习内地职教管理经验、专业技能,提高职业教育管理水平。

16.营造良好发展氛围。优化发展环境,加强正面宣传,挖掘基层和一线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成才的典型事迹,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职业学校学生在升学、就业、职业发展等方面与同层次普通学校学生享有平等机会,各部门带动社会形成科学的选人用人理念,引导学生和家长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和人才观,促进形成“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行行出状元”的社会氛围,营造“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环境。